当前位置:
非遗美食
来源:云尚蓟州 发布时间:2023-12-01 18:35

天津作为北方的美食之都,饮食文化驰名中外,而说起天津的非遗美食恐怕大家只知道诸如天津三绝、煎饼果子之类,还有很多渗透到我们天津人血液里的非遗美食却被忽略了,借由此题我就为大家盘点一些在天津人气超高、本地人常去、却很容易被外地朋友遗漏的天津人舌尖上的非遗。


一、一品烧饼、子火烧

一品烧饼和子火烧都是民间小吃,皇家口味,起源于康熙年间,受封于康熙皇帝,是源于天津蓟州邦均镇的传统特色小吃。相传是当年为努尔哈赤做面点的马姓御厨遭变故后,落户到蓟州邦均镇驿站,边管理驿站,边做糕点贩卖,其中一种小酥饼和小饽饽最受欢迎。这就是后来的“一品烧饼”和“子火烧”。

据《蓟县志》记载,有一年康熙皇帝从遵化回京途中邦均镇,品尝酥饼和小饽饽后赞不绝口,又命人带了很多回京享用。1744年,乾隆皇帝去清东陵祭祖,途中下榻盘山行宫。。当时还是乾隆身边侍卫的和珅,就把这两样小吃进献给乾隆,并告诉乾隆他爷爷康熙皇帝也非常爱吃。乾隆看到这形状扁圆、外层裹满芝麻的烧饼,一尝后赞不绝口,连声说道:“好,够一品!”,此后酥饼定名为一品烧饼,又将小饽饽亲赐名“子火烧”,并将这两样小吃赐为御用贡品。“一品烧饼”的独特之处在于芝麻粘在烧饼上不会脱落,虽然经过油炸但是不会渗出油脂,食之口齿留香。“子火烧”的独特之处在于只有形状只有算盘大小,但是有十八层酥皮。时至今日,两种小吃已经传承了14代,但在工艺上一直延循古法,并被列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蓟州八大碗

“我请您吃,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听过相声的人都知道这是传统节目《报菜名》里的满汉全席“菜单子”。名声颇显的天津八大碗,据说就是由满汉全席演化而来,将铺张、奢华的宫廷菜系改造成丰俭自选的大众菜品系列。北京、天津、正定、张家口以及临清、东营都有以本地风味菜为代表的传统八大碗。尤其是天津,这一百多年的传统八大碗老菜,既有煎炒烹炸各种烹饪技法几乎都包括天津八大碗,还有以蒸菜为主要技法的蓟州八大碗。与天津八大碗不同的是,蓟州八大碗依旧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过年时,家家户户必做“打碗儿”,婚丧嫁娶时,席面菜式必须讲究八碟八碗、四四八或十二八挎俩碟的规格,其中的“八”即八大碗。八大碗,不是特指一道菜,也不是八碗菜,也不是拿着碗装菜就叫八大碗。八是个概数,就跟八大馇、四大扒一样,不是就指八种或者四种。八大碗多指的是‘席’。而这“荤菜素做 素菜荤做”的蒸法在现代人看来又十分健康营养。

蓟州过年时,家家户户提前做“蒸碗肉”,又叫“打碗儿”,“寻味津城”曾做过专门介绍。“打碗儿”几乎可以看做是蓟州八大碗的一个缩影,但做法上有区别,比如“素菜”豆腐丝,选用的蓟州当地的豆皮,先用鸡肉上汤“紧”一下,捞出后,再换汤入味,然后再改刀所谓入碗上锅蒸。有人做碗肉就用“紧”肉的原汤,讲究的蓟州八大碗则用鸡、鸭等材料熬制的“上汤”,散养鸡要一年半的,要用梨花鸭,猪腱子要前腱子。蒸羊羔的调料很简单,就只有一把花椒和一把山楂去膻味,但这之前,三遍过水“紧”肉,每一次都要晾凉后进行,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羊肉的本味。

三、刘氏元宵

刘氏石磨元宵是天津传统美食,是传统节日礼尚往来的佳品,传承并发展刘氏元宵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回望。在传统石磨、碾盘面临灭绝的情况下,为保证原汁原味的传统口味,仍坚持延用传统工艺制作良心产品,保留民俗文化的传承。

石磨元宵的制作工艺起源于清朝末年。久而久之,百姓对石磨元宵这一特色食品的青睐,逐步由民间走向贵族,进而渗透到皇家,一度曾被奉为宫廷贡品。从石磨元宵的“面粉选料、五仁配料”、“石磨加工、手工制作”、“铁锅煮制、节日食用”的一系列特定环节,都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农耕文化、食品文化、饮食文化”因素。极具传统文化价值。2019年12月6日刘氏石磨元宵被评为蓟州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金桶千层饼

在蓟州,有这样一家农家院——“一家人之云漫山间”农家院。他们家的“金桶千层饼”,可以说是把面食创作发挥到了极致,用最简单的食材,却做出了家的味道,留住了住客,留下了乡愁。金桶千层饼,制作技艺起源于乾隆年间,传承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祖辈是乾隆年间有名的御厨。当时研制的这道主食,形似小圆桶,内有十数层,层层相分,外黄里暄,酥软油润,热食不腻,凉吃不散口。这个外酥里软、薄如蝉翼、味道香美的美食深受乾隆皇帝喜欢,赐名千层饼。

2018年金桶千层饼被评为蓟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层饼做工独特,用料精良。是蓟州区独具特色的地方名吃,在京、津、冀一带享有盛名,很多名人慕名而来品尝千层饼。

五、兴泰德烧锅

天津渔阳酒业位于天津市北部蓟州区上仓镇,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1867年),距今已有150余年历史,时称“兴泰德烧锅”,是当时全国十大宫廷御酒之一。

渔阳酒业的酒都是纯粮酿造的,先用粮食、辅料做成酒坯,酒坯蒸熟以后加上酒曲、水,配比好以后形成活坯,再将活坯放到泥窖的窖池里发酵。做泥窖的泥很关键,它不是普通的泥,而是蓟州区青甸洼和太和洼才有的泥。那里的洼地生长莲藕,坑泥里蕴含丰富的腐殖质,有很多有益菌群。坑泥加上蓟州区的黄元帅苹果以及其他原料,掺和在一起,将坑泥发酵成熟,做成的窖泥有一股特别的香气。把窖泥封在窖池四周及上方,窖泥的香气以及所蕴含的微量元素会传导进酒坯里去,助力发酵过程。活坯经过100天的发酵期,粮食中的淀粉会转化成糖,糖再转化为乙醇,经过蒸馏,沸点比水更低的酒就首先蒸馏出来了,酿的原酒还要进入地下酒库中进行为期至少1000天的老熟贮存,这样的酒称之为陈酿,味道更醇,香味更浓。2009年渔阳酒业以其历届传承的工艺和百年历史获得首批“津门老字号”称号;2011年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2013年渔阳系列酒的传统酿造工艺——“兴泰德白酒酿造工艺”被列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