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蓟州区委书记贺亦农: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典范城市新局面
来源:蓟州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3-03-10 10:10

津云新闻讯:安排总投资1274.84亿元的重点建设、重点储备和重点谋划项目162个,新增谋划储备项目400亿元,全年签约项目80个以上,全面启动智慧园区工程项目,打造精品民宿80户,建设主题酒店2家……日前,蓟州区委书记贺亦农接受了津云新媒体的专访,一项项目标明确的重点工作,就是一封封“责任书”,展现了蓟州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干劲、拼劲和韧劲。

去年年底,市委书记陈敏尔同志在蓟州调研时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融合发展”的指示要求,为蓟州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贺亦农表示,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蓟州区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按照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数字化、品牌化“五化”工作法,把党中央决策部署、战略规划和市委部署要求细化实化为百项重点工作清单,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文旅融合发展等五个经济工作专班统筹引领作用,坚持“敢”字当头、“干”字为要,围绕全市“十项行动”,深入落实“一四五八”发展思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典范城市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我们蓟州有949个行政村,农村体量全市最大,以城乡融合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全区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基础,是我们必须完成好的政治任务,也是全区80万人民最迫切、最现实的美好期待”,贺亦农满怀深情地说。

关于城乡融合发展,贺亦农详细介绍了4个着力点。一是抓好顶层设计,科学编制蓟州区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和系列专项计划,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二是打开发展空间,加快推动投资17.1亿元的东昌路等骨干路网建设,盘活规划面积5000亩的大小云泉寺片区等产业用地;实施好乡村公路“四改六”工程,打造一批旅游路、致富路。三是畅通要素流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两个全国试点工作,唤醒农村资源,为资本下乡、繁荣城乡经济创造良好条件。四是融入协同发展,积极融入环首都50公里通勤圈,近期做热做响北京—蓟州旅游专列,远期推动北京轨道交通平谷线东延等重点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京津冀“微中心”城市,全面提升城区连接首都都市群、服务乡村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我们将结合区情实际,立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定不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具有蓟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贺亦农坚定地说。

关于产业融合发展,贺亦农说出了“五个一批”的工作思路。一是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在持续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基础上,依托各乡镇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旅游小镇、鲜花小镇、蓝莓小镇、蘑菇小镇、蜂蜜小镇、富硒小镇、山楂小镇等系列特色小镇,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实施一批农品深耕项目,围绕农品“进京入津”,加快建设投资8亿元的国通、投资10亿元的丰树两个中央厨房项目,打造京东最大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实施“一村一主播”工程,发展电商45家、特色集贸市场4家,拓展北京各类直销点170个以上,培育“早上在田里,晚上到餐桌”集产销一体的供应体系。三是引育一批骨干企业,加快经济开发区绿色低碳园区建设,培育壮大泰格瑞祥科技、澳纳富霖、普诺泰、立阳电气等一批“小而美”到“大而美”的骨干企业,打造新材料、工业电气、表面处理、智能制造、绿色食品5大特色产业,嵌入京津冀大产业链。立足生态优势,实施全员招商机制,着力引进优质教育、医疗、旅游游乐、高端康养项目,全年计划引进北京项目30个以上。四是打造一批特色消费场景,深化京津冀九县市区“京东文旅圈”战略合作,全面提升22家景区和乡村旅游品质,规范提升采摘园141个,引入旅游空轨项目,创建渔阳古街、春山里两个国家旅游休闲街区,推出“夜游黄崖关”等特色体验项目,创造更多的高端时尚文旅消费场景,打造京津冀的“后花园”。预计全年游客突破2300万人次。五是举办一批主题活动,集中抓好签约、论坛、赛事、节庆等4大系列28项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精彩”,让干部动起来、企业干起来、经济火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将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典范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蓟州的发展定位,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要求”,贺亦农介绍说。

就如何推动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融合发展,贺亦农提出要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好生态保护文章,以“生态修复+产业导入”的模式,推进投资44.6亿元的矿山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全力抓好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守护好全区人民的命根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守山护水净气,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市前列。二是做好价值转化文章,全面做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持续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投资23亿元的玥燕山全季运动生态公园、投资10亿元的荣宝斋等文旅项目建设,推动投资161亿元的抽水蓄能等绿色能源项目尽早落地开工,不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三是做好环境提升文章,投资20亿元,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覆盖20个乡镇500多个村。全域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由表及里,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津云新闻记者 霍艳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