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蓟州区气象局,提起90后藏族党员论珠,同事们的评价里总带着一股子信赖:“这小伙子,靠谱得很,还啥活儿都拿得下!”2019年,他从千里之外的西藏日喀则奔赴天津蓟州,把高原儿女的热忱装进气象观测箱,把共产党员的初心刻进每一次阴晴雨雪的守护里。无论是汛期里跟风雨“抢时间”,日常中帮同事“解难题”,还是紧急时给岗位“补空缺”,他总说“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把“多面手”的担当写在了蓟州的山川田野间。
风雨“集结号”吹响 他是冲在最前的“守夜人”
“雨情就是命令,漏看一组数据都可能误事!”论珠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蓟州防汛战场,气象服务是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而他,就是这条防线上最拼的“战士”。2025年入汛后,老天爷的“脾气”格外难测,在单位“常驻”的论珠索性把业务值班室当成了“家”。每次强降雨来临前,他总会带着同事把观测设备仔仔细细维护一遍,设备稳了,数据准了,防汛才能心里有底。
最让人难忘的是“7·28”那场大暴雨过程。从27日中午到28日清晨,论珠的眼睛就没离开过监测屏。雷电黄色预警刚发出去,暴雨蓝、黄、橙、红预警紧跟着上线,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也得及时从黄色更新为橙色,逐小时的雨情实况像“战报”一样不断往外传。通宵的疲惫早被抛到脑后,他每隔几分钟就刷新一次数据,鼠标在雷达图上飞快点击,还一遍遍跟市台会商、和北京平谷、河北三河及兴隆的气象同仁联动——“北部山区雨势猛,下营镇、罗庄子镇得提级红色预警!”正是这精准的研判,为10527名群众安全转移抢出了关键时间。
在整个汛期,论珠还积极参加“叫应”联动工作。他深知每一次“叫应”都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做到及时、准确。每当有重要天气过程时,他都会主动与区防办、区应急、水务、交通、城管等部门保持密切沟通,第一时间将气象预警信息和雨情实况传递给相关部门,为他们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未来两小时雨还会增强,建议提前做好排水”。每一次“叫应”,每一条提醒,都藏着他对“守护生命”的郑重承诺。
日常练兵场上 他是甘当人梯的“领路人”
谁能想到,这位如今的“业务骨干”,当初是个实打实的气象“门外汉”。非气象专业出身的论珠,刚入职时看着复杂的监测数据直犯怵,但他没打退堂鼓,业务培训场场不落,专家同事跟前围着请教,一有天气过程就主动跟班,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别人学一遍,我就学三遍,总能跟上。”凭着这股子韧劲,他从“新手”成长为了能独当一面的“多面手”。
自己成长了,他没忘了拉着年轻同事一起跑。值班室里,他常为年轻人“解惑”。“你看这里,数据异常要先查通讯线路”“短临预报得结合地形,咱蓟州山区得重点盯”。观测场边,他手把手教大家排除故障,从仪器校准到数据核验,每个细节都讲得明明白白。在他的带动下,局里的年轻人们也铆足了劲学业务,没多久就能独立承担值班任务,还时不时有种“比学赶超”的暖意。
重大活动保障现场,更少不了他的身影。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盘山武术节……30多次保障任务,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他总是“随叫随到”。背着观测设备穿梭在赛场边,盯着数据屏守到活动结束,他常说“气象服务跟上了,活动才能顺顺利利”,而这份踏实,也换来了主办方一次次的点赞。
岗位补位时刻 他是挺身而出的“急先锋”
“让更多人懂气象,才能更好防灾害。”抱着这个想法,论珠的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一干就是6年,脚步走遍了蓟州的企业、学校、社区和农村。他把枯燥的气象知识制作成通俗的小推文,通过新媒体向公众发布。在校园里,他给孩子们讲“雷电不可怕”,如何对付它?他还对着镜头拍起科普短视频,《追云逐雨的“战士”》《带你了解强对流天气》一发布,就成了公众眼里的“气象小课堂”,其中《追云逐雨的“战士”》《跟着快板识气象,科学应对莫慌张》还拿下了全国气象短视频天津大区优秀奖。就连单位创建节水节能型机关,他也主动牵头写案例,《人节物节技节 科学精准控制》最终获评国家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示范案例——他总说“只要是该做的事,就得多上心”。
2020年,单位财务人员休产假,刚入职半年的论珠临危受命。对着一堆财务报表,他啥也不懂,却没说过一句“不行”。白天啃财务制度,晚上加班核对数据,遇到搞不懂的预算编制,他干脆抱着材料去市气象局“蹲守”,核算中心的老师一有空,他就凑上去问,硬是用5天时间摸清了门道,按时完成了预算编制。
后来,消防水箱管道冻裂跑水、中央空调管道漏水、供电系统突发故障……每次遇到突发情况,论珠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哪怕满身泥水也毫不在意。“能及时止损,再累也值。”他的身影,成了单位安全稳定的“定心丸”。
从西藏到蓟州,从“气象新人”到“红色排头兵”,论珠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拧在哪里,就牢牢守在哪里。他用一次次坚守、一次次冲锋,在蓟州气象战线上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护墙”,也让胸前的党徽,在守护群众的每一个瞬间,愈发闪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