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持续发力,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我区作为京津冀生态涵养发展区,拥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国字招牌”。依托良好的生态底色,近年来我区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强有力的举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以PM2.5控制为主线,深化“五源同治”,强化“三个减排”,协同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深度治理。检测柴油货车5万2千多辆、非道路移动机械3千多台,新增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48台。近年来,我区PM2.5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77.9%。2022年至今,我区环境空气综合质量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类功能区标准。
同时,坚持“四措治水”,强化“三水”共治,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大污水治理力度。全面完成州河、下营环秀湖2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恢复滨岸植被带28.31公顷,建成生物多样性和水质监测点22处,生态自然驳岸26.4公顷,增加湿地面积36.85万平方米,州河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全区8个考核断面水质年均值均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
此外,不断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全面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完成23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90%以上,全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在全国810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考核与评价中,连续9年被评为“变好”等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