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曾是不少乡村的“老大难”问题。在马伸桥镇西葛岑村,村“两委”以红白理事会为抓手,从群众最关心的红白事入手,用“新规矩”破除“旧习俗”,不仅让文明新风吹遍村庄,更让村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2019年,西葛岑村成立 “ 红白理事会 ”,红白理事会长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具体事宜由村党支部委员操办,3 名村民任理事成员负责秩序维持、用餐服务和记账等,形成村 “ 两委 ” 负责、理事成员包保、志愿者网格化管理制度。
西葛岑村党支部书记 马国庆:我们这个红白理事会,成立六年了,当时本着破除陈规陋习,讲究厚养薄葬,达到给村民减少负担、省钱这个目的,通过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共同商议,披麻戴孝改用小白花黑袖标,免除二进棺,吹鼓手用音乐代替,纸牛纸马,金库银库,逐步全部取消,每桌酒席包括烟酒控制在400元以内,六年以来,我们送走了47位逝者,综合算账给老百姓省了100多万元,现在谁家有白事,提前和理事会报备,然后红白理事会免费给大伙提供各项服务,大家都挺支持。
西葛岑村村民 刘金平:以前我们村里办丧事都请吹鼓手,讲究风光攀比,办宴席得花好几万,其实儿女心理压力都挺大的,现在有了红白理事会,一切都按规矩来,省心又省钱!
西葛岑村党支部还将移风易俗工作与典型评选相结合,连续 6 年开展 “ 五好家庭 ” 评选活动,现已评选出 15 个 “ 五好家庭 ”。村 “ 两委 ” 干部积极走村入户征集、推广优良家风家训,现已推动全村 19 个姓氏 190 户宅院家风家训牌上墙。同时,将百孝经、新二十四孝悬挂于村主干道,把孝道古诗、名人典故和村庄民俗谚语等文化元素融入村内花园建设与墙绘设计中,让村民在平时生活中受到文化教育与熏陶,引导村民践行正确的婚丧观念与传统孝道。
西葛岑村村民 顾成中:以前人们对“孝”有很多不同的理解,通过村里这几年的宣传,各项制度健全,你们可以看到村里的街道,各式各样的展牌,在各个场合都做着宣传,现在村民对“孝”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近几年,村里组织五好家庭评选,大伙也纷纷争取!
在重阳、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红白理事会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发挥宣传教育功能,连续 13年在重阳节举办 “ 寿桃节 ”,将村里 80 岁以上的老人请到党群服务中心前的文化广场,组织种桃大户进行“桃王争霸赛”,选出最大、最好的献给老人,并为他们表演文艺节目,整个村庄充满了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
西葛岑村村民 高福生:已经13年为我们村80岁以上的老人办“寿桃节”了,又看节目,还发寿桃,对我们老年人非常关心,我们很高兴!
从“比排场”到“比文明”,从“讲面子”到“讲实惠”,西葛岑村用红白理事会这把“钥匙”,打开了移风易俗的“大门”。如今的西葛岑村,不仅先后获评天津特色乡村、全国文明村,更让文明新风融入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