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局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监管深度融合
- 精准监测,构建全方位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通过科学调研、集中研判,在全区范围内科学布设空气质量“环境哨兵”监测站点29个、高架视频火警监控站点65个,实现对PM2.5、PM10、臭氧等关键污染物数据的实时监测、实时收集、实时传输。借助大数据技术,识别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主要污染物及其变化趋势,推断污染源,在提供精准、全面空气质量信息的同时,为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智慧监管,实现“无感”执法全方位覆盖
依托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和“热点网格”技术,实现精准定位污染源,及时预警生态环境问题;依托卫星遥感监测、走航监测等,对道路、裸地等重点扬尘源全方位、无死角监管;依托平台监管网络广度,整合各类监控系统数据资源,通过对生态大数据的采集、管理和价值分析,实现对空气指标“数据异常”和“环感冒泡”实时预警,引导执法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核查和处置,提高问题整改效率。
- 优化方式,提升非现场监管执法精准度
通过对企业用电工况、露天火点监控、水文环境监测等多资源整合,实现对辖区内工业企业、秸秆焚烧、水污染防控等领域的实时监管。利用智能识别技术,自动拟判污染治理设施使用状况、秸秆焚烧火点、污水偷排区域等违规行为,并将高度疑似问题及时派发处理。通过构建“智能精准识别+线索派发+整改反馈”闭环式工作模式,实现对违规行为的快速响应,提高执法监管效率,增强处置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节约生态治理成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