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照猫画虎丨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十):水产品工厂化循环水智慧养殖模式
来源:农业农村部 发布时间:2025-06-03 17:51

一、基本情况

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洋水产”)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专业从事长江珍稀鱼类物种保护与综合开发。龙洋水产整合现有资源,将数字高效管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开发一体化渔业系统软件,构建水产智慧养殖模型,从种鱼鱼苗、水质水源、饲料配方、养殖全过程的工艺标准等各方面,规范养殖过程,提高了渔业现代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

二、信息技术装备应用情况

(一)生产实际问题

淡水水产养殖方式较为传统,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设施设备技术相对落后,整体的生产经营处于较低水平。

(二)做法模式

一是建设在线监测系统。开发浮标水质监测系统,配备多参数水质浮标设备 22 台套;开发区域视频监控系统,配备水上视频监控仪 20 个;开发水下视频监控系统,配备水下视频监控仪 4 个。

二是建设生产过程管理系统。开发现场自动控制系统,集成移动投喂机 9 台、纳米增氧系统 4 套、蛋白分离器 8 台、增氧机 72台、微滤机 8 台、提水泵 8 台、分布式控制柜 8 套。 开发手持式移动生产管理系统,配备手持终端 20 台。 开发生产运营管理系统,配套生化反应植物系统、循环水管道系统。

三是建设综合管理保障系统。开发鱼病远程诊断系统软件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软件各 1 套,配备水质检测设备 1 套、品质与药残检测设备 1 套、病害检测设备 1 套。

四是建设公共服务系统。配备公共信息资源数据库 1 个,开发疫情灾情监测预警系统软件 1 套、养殖渔情精准服务系统软件 1套、试验示范成果展示系统软件 1 套。

(三)技术创新

一是养殖全过程联动管理。建立物联网中心,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汇聚,将水产经营中的“产”和“管”有机融通,由原来“人管”转变为“系统管”。通过对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和生产过程管理系统中相关设备联动控制,实现投饵、用药、增氧、水环境整治精准控制,降低水环境污染;根据动态养殖情况与仓储生产物料数据自动匹配,提示安全库存,做到合理库存以及疫病疫情关联预警。经过 3—5 个养殖周期的数据积累,初步形成适合龙洋水产的养殖模型。

二是养殖全周期可追溯。建立产品数据库,通过电子标签、图像采集、人工录入等多种方式,对养殖产品生长信息进行录入,实现养殖全周期、全过程质量追溯,并可与上游投入品质量和下游产品深加工对接,实现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为用户提供真伪查询、追溯信息、生产档案查阅等服务功能。

三是鱼病防治。建立鱼类疾病数据库,汇聚疾病病原、危害对象、主要症状、防控方法等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形成对常见疾病的自动参考诊断,用户可通过专家系统自主查询鱼病、自主诊断,匹配对症用药防治,也可通过鱼病远程诊断系统,获取专家在线诊断和处理措施。

三、成本效益

新型生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投入生产后,显著提高了渔业生产效率和综合效益。年养殖存池量提升 64% ,养殖周期缩短22% ,人工效能提升 35% ,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实现水循环利用率达到 93% ,节约电源 35% ,鱼病发生率降低 68% ,稳定和保护水资源,节约能源,生态效益明显。数字化改造总投资 767. 84 万元,其中,软件开发 261. 15 万元、 硬件设备投入 501. 29 万元、网络费 5. 4 万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