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耕旅游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区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4-04-03 10:20

区文化和旅游局以“文旅消费年”为目标,充分发挥独特文化优势,把农旅融合作为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农村发展新业态。农村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闲适的生活氛围、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众多外地旅游者,在让游客获得休闲度假满足感的同时,也宣传了蓟州乡村地方特色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在规划上,实行先规后建。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精品村规划工作,突出强调先规划后建设,聘请高层次团队进行科学创意规划,以确保旅游精品村建设的高品质、高水平,有效解决乡村旅游低水平发展问题,避免千村一面“同质化”现象。在推进上,实行典型引路。近年来,积极培育了常州、毛家峪、郭家沟、小穿芳峪等等乡村旅游品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是注重环境提升。始终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在严格保护村庄及周围原有生态和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植绿补绿、见缝插绿、栽花种草,突出体现自然生态脉络。广泛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拆除私搭乱建、欺街占道的违章建筑,改善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等不良习惯,治理和美化农村人居环境。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雨污分流管网、无害化垃圾处理设施及清运系统,实现污水达标收集、达标处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及绿色节能技术,全力保持农村碧水蓝天、空气清新、天然氧吧的生态环境。

三是强化产业支撑。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核心是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业体系。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打造品牌为核心,以“吸引人、留住人、促进消费”为目的,突出特色,狠抓乡村旅游全产业链建设。北部山区依托黄崖关长城、梨木台等景区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打造旅游特色村和核桃、脆枣、甜桃等优质果品采摘园。东部库区主要发展蓝莓园和食用菌大棚,打造休闲农业采摘园。西部地区依托盘山景区发展高端苗木花卉产业,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带。南部平原依托万亩牡丹园、北方江南等乡村旅游龙头项目,打造一批安全放心的“蔬果园”、乡土风情的“游乐园”。每年相继举办蓟州梨园情旅游文化节、出头岭安坪桃花节、毛家峪“山野菜”文化节、马伸桥蓝莓节等主题活动。

四是拓宽资金渠道。为破解资金瓶颈,在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的基础上,坚持创新为先,多措并举,成功探索了一条以市场运作为主的乡村旅游投融资机制。以旅游建设用地收益权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融资,平衡外部环境建设所需资金。以农户信誉作担保,采取公司担保增信、农民联保增信方式,向银行申请贷款融资,解决农户室内装修所需资金。以土地流转经营权作质押,招商引入龙头企业,集约发展高效生态休闲农业,破解产业发展融资瓶颈。

五是严格规范管理。出台了《蓟州区乡村旅游管理规定》《蓟州区农家院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完善了区政府、职能部门、乡镇、村四级管理体系。实施了农家院证照办理、服务质量等级评定,签订《农家院经营者食品安全承诺书》,发放《规范农家院行业价格行为提醒书》,安装住宿登记系统,各部门联合对农家院旅游安全进行监管。以经营管理、服务技能、旅游安全为重点,每年组织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2000人次以上,促进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质量提升。

六是创新运行机制。积极协调引导,用足用好政策,创新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充分利用农村宅基地试点改革等政策,采取PPP等多种运营模式,开发“联户联保+百分评估”农家院贷款、农家院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等多种保障产品。制定《蓟州区农家院提升改造贷款贴息补助办法》,按照市农业农村委等有关部门规定,符合条件的农家院可享受1.2万元至1.8万元的贷款贴息。已累计发放农家院改造贷款贴息400万元,助推全区农家院提质升级。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为农副土特产提供了巨大消费市场,尤其是围绕旅游“六要素”开展的各种乡村旅游活动,直接带动了蔬菜果品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多种行业的产业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区有果品蔬菜采摘园141,乡村旅游购物市场100多个。在此基础上,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效推动了农村劳动力从一产向三产转移。下一步,区文化和旅游局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不断地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目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