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四轮驱动 激发国有资产新活力
来源:区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5-08-08 17:45

蓟州区国资委精准对接国企、央企需求,结合蓟州实际,坚持四轮驱动——服务+监管+改革+盘活,以服务化改革破解招商困局与资产沉睡难题,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联合招商+暖心服务”模式,拓展央地合作深度广度。一是强化靶向品牌推介。组织举办“向新发力  聚质赋能”品牌推介会,邀请16家央企、35家市属国企及60余家重要子企业共200余人参会,围绕区属国企的红色文化、绿色食品等五个方面向参会嘉宾进行全面深入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提高蓟州品牌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二是创新组建联合招商工作专班。会后第一时间牵头邀请相关区属国企共同组建联合招商工作专班。专班成员深入走访对接参会央企和国企,促进区属国企与天津港(天津港培训中心)、泰达控股等21家企业就具体合作事项达成初步意向,为区属国企拓展市场、引入资源开辟了新渠道,实现央地合作与区域协同的良好开局。三是多角度延伸惠企暖心服务。创新推出“惠企暖心”服务包,积极协调区属国企,以区内优质“红色”教育资源和“绿色”健康产品为纽带,增强各类企业对蓟州区的吸引力与黏性,营造亲商、安商、暖商的浓厚氛围。

(二)深化“智慧国资”应用,数字赋能监管与服务双提升。一是聚焦痛点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针对系统运行中存在的流程繁琐、重复填报等区属国企反映强烈的问题,组织专项开展研讨攻关,简化系统操作流程、大力压减重复性数据填报项目,有效减轻区属国企,特别是基层人员的事务性工作负担,让企业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核心经营发展领域。二是穿透监管环节,强化效能与精准度。着力构建完善“穿透式”、“数字化”的国资监管体系,强化数据报送时效管理,确保监管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推动监管模式向事前预警、事中管控的转变,显著提升了监管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为区属国企规范运营、防范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强化技术保障,确保系统高效运行。建立“分类处理+快速响应”技术保障机制,与浪潮集团开展紧密协作,对系统问题实行分级管理,明确要求对紧急问题快速响应处置。通过优化技术资源配置,保障系统稳定运行与功能迭代,持续完善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有效提升日常监管的自动化水平。

(三)攻坚“政企分开”改革,厘清权责持续优化制度环境。一是深入开展“强化服务解难题,深化改革促发展”专项行动,强化问题化解。将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作为核心任务之一,积极发挥协调作用,多次与水务局、城管委、粮食中心等原主管部门开展沟通会商,重点研究解决自来水公司(水务局划转)、兴盛园林公司(城管委划转)、粮食购销公司(粮食中心划转)等已划转至区国资委监管的企业的权责界定、市场化运营机制构建及历史遗留问题。加快了这些企业融入国资监管体系、适应市场化规则的进程;减少了管理摩擦,使其真正成为蓟州区国资委监管下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二是下沉一线找问题,精准破解企业共性难题。坚持问题导向,由主要领导带队,组织相关科室深入区属国企(含直接监管企业)一线开展现场调研与服务。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工资总额管理、薪酬改革、绩效考核与人员流动等10余项共性难点问题,提供“一企一策”的精准指导方案。三是完善治理规则,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着力构建清晰、规范、制衡的治理规则,深度优化区属国企“1+3”权责清单,目前蓟州区国资委直接监管的12家一级企业本部已全部高标准完成监事会改革,其下属子企业的改革工作也在同步高效推进。

(四)高效盘活存量资产,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蓟州区国资委联合区发改委联合制定《蓟州区2025年盘活存量资产工作方案》,构建“1+5+2+1”工作体系(1个总体方案、5类专项方案、潜力资产与任务责任2张清单、1套评价办法),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全面摸排、动态更新全区存量资产数据库(重点包含区属国企资产),明确年度目标和路径。2025年以来取得积极进展:累计梳理存量土地63处,成功盘活22处,面积1260亩,实现收益402万元;梳理存量房产82处,成功盘活56处,面积10万平方米,实现收益5363万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