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筑巢引凤:发展高品质乡村旅游,优化吸引 外资稳定生态圈
来源:区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5-10-13 09:45

蓟州区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推动全区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农村发展新业态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农村+文旅+生态”为引擎,发展“种植-生产-文旅”全产业链,带动全区12个乡镇、100余个村庄发展致富,形成了“百村创建、千户发展、万人参与”的产业格局,为本土企业、外资企业营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环境。今年国庆假期,全区重点监测的景区(点)、旅游宾馆酒店、农家院(民宿)及其它文化旅游场所等,共接待325.8万人次,综合花费15.3亿元。

一是坚持政府规划引导。在规划方面,实行政府主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精品村规划工作,突出强调“先规划、后建设”原则,聘请高层次团队进行科学、创意规划,确保项目建设的高品质与高水平,有效规避乡村旅游低水平发展问题和千村一面“同质化”现象。在推进方面,注重典型引路。近年来通过积极培育常州、毛家峪、郭家沟、小穿芳峪等一批乡村旅游品牌村镇,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推动全区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二是持续提升乡村环境。将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列为首要任务,在严格保护村庄及周围原有生态和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全面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拆除私搭乱建、欺街占道的违章建筑,治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等不良现象,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雨污分流管网、无害化垃圾处理设施及清运系统,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及绿色节能技术,实现污水达标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全力维护农村碧水蓝天、空气清新、天然氧吧的生态环境。

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核心在于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业体系。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打造品牌为核心、“吸引人、留住人、促进消费”为目标,突出特色,狠抓乡村旅游全产业链建设。北部山区依托黄崖关长城、梨木台等景区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打造旅游特色村和优质果品采摘园;东部库区主要发展蓝莓园和食用菌大棚,建设休闲农业采摘园;西部地区凭借盘山景区发展高端苗木花卉产业,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带;南部平原立足万亩牡丹园、北方江南等龙头项目,建设一批安全优质的“蔬果园”、具有乡土风情的“游乐园”。同时,每年定期举办蓟州梨园情旅游文化节、出头岭安坪桃花节、毛家峪“山野菜”文化节、马伸桥蓝莓节等品牌活动。

四是创新拓宽资金渠道。区委、区政府在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的基础上,坚持创新驱动、多措并举,成功探索出一条以市场运作为主的乡村旅游投融资机制:以旅游建设用地收益权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融资,平衡外部环境建设所需资金;以农户信誉作担保,采取公司担保增信、农民联保增信方式,向银行申请贷款融资,解决农户室内装修所需资金;以土地流转经营权作质押,招商引入龙头企业,集约发展高效生态休闲农业,破解产业发展融资瓶颈。

五是健全严格规范管理。出台《蓟州区乡村旅游管理规定》、《蓟州区农家院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完善区政府、职能部门、乡镇、村四级管理体系。实施农家院证照办理与服务质量等级评定,签订《农家院经营者食品安全承诺书》,发放《规范农家院行业价格行为提醒书》,安装住宿登记系统,强化各部门对农家院旅游安全的联合监管。围绕经营管理、服务技能、旅游安全的重点内容,组织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2000余人次,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质量。

六是创新完善运行机制。积极协调引导,用足用好政策,不断创新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充分利用农村宅基地试点改革等政策,采取PPP等多种运营模式,开发“联户联保+百分评估”农家院贷款、农家院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等多种保障产品。制定《蓟州区农家院提升改造贷款贴息补助办法》,按照市农业农村委等有关部门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农家院给予1.2万元至1.8万元的贷款贴息。自2014年以来,累计发放农家院改造贷款贴息400万元,有力推动了全区农家院品质提升与产业升级。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