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教育端”发力。通过沉浸式体验监管区、观看警示教育片、举办专题法治讲座等形式,有效提升社区矫正对象身份意识、在刑意识、自律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回归社会。今年以来,累计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集中警示教育活动11场次、600余人次。
二是“心理端”发力。充分发挥心理矫正攻心治本作用,聘请心理咨询师为90余名不同犯罪类型的社区矫正对象分“涉酒驾犯罪”“涉金钱犯罪”“母亲节”三个专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为5名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及1名低龄成年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一对一”个案心理辅导,进一步提升心理矫正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自觉接受心灵洗礼。
三是“制度端”发力。牵头组织京津冀三省(市)六地签署《京津冀协同发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合作协议》,建立毗邻区域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人员“管、帮、教”协同联动机制,优化执行地变更、跨市县外出、“双列管”等互帮互管措施,更好地服从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自6月底协议签署以来,累计完成社区矫正对象执行地变更9人、“双列管”5人、跨市县外出协助监管2人,重点人群教育监管网络更加有力有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