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今年以来,县旅委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工作部署,紧紧抓住中国生态旅游年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历史机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环境,自我加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体现在:
1、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到6月底,全县接待游客344.1万人次,增长19.5%;旅游直接收入2.2亿元,综合收入11亿元,增长22.9%。其中:景区接待游客59.6万人次,增长 41.4%,旅游收入2757.4万元,增长22%;农家院可接待游客35.2万人次,旅游收入3123.6万元,增长28.7%。固定资产投入完成1.7亿元,年初确定的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2、精品景区建设全面展开。以盘山为重点,推进精品景区建设,带动全县旅游整体提升。盘山景区投资4285万元,启动
了大型生态停车场、上方寺续建、云罩寺罗汉殿恢复、东方禅学文化休闲园等四大工程,完成了滑雪场增项及山门广场、入胜小区、监控系统三大改造工程,将经营性部门整合成五大公司,逐步推进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长城景区启动了5A创建工程,投资370万元,对八卦城离院、八仙公寓等设施进行了改造。八仙山景区围绕打造样板保护区,投资120万元,编制了天津市第一个《生态旅游规划》。九龙山、独乐寺等景区也都相应加大了投入力度,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3、乡村旅游稳步推进。以打造“三村一园”为重点,实施乡村旅游规范提升工程。上半年,累计投资6835万元,新建、改建、扩建农家院540户。东山、寺沟、旱店子等乡村旅游环境和设施进一步改善。团山子梨园完成主体工程,为成功举办首届梨园情旅游文化节做了很好的铺垫。“两镇三村”申创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工作已经过市建委、市农委、市旅游局初检,25个市级旅游特色村创建工作正在进行中。
4、整体营销重点突出。立足京津冀,以首届天津渔阳梨园情旅游文化节为重点,通过与央视、天津电视台、天津日报、北京晚报等主流媒体合作,展开营销攻势。上半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天津渔阳梨园情旅游文化节和第十届长城国际马拉松旅游活动,开展了京津冀五区县互动游和框架合作,开辟蓟州古城旅游观光线路,编印了蓟县旅游指南、蓟县旅游交通图等基础性宣传资料,进一步扩大了蓟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环境治理初见成效。经过7个部门、3个乡镇等责任单位的共同努力,共拆除违章建筑134处,清理违章牌匾275块,清除破旧横幅244条,栽植树木1120棵、花卉3.8万株,清运垃圾杂物9960方,更新旅游标识428块,统一道路两侧建筑物色调2.3万平方米,包装水景河道1000米,清淤1.2万方,浆砌护坡2400平方米,整修游览路2300米,建设景观桥3座,新增垃圾箱137个,7条景区道路、10个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6、管理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围绕管理与服务的“两促进、双提升”,着力实施素质提高工程。上半年,举办各类培训班35期,培训人数2350人,累计为农家院办证600户,对市级乡村旅游经营户办法了标牌,加强了对旅行社门市部的集中整治,加大了旅游投诉的处理力度。以清明节、五一、端午节和安全生产宣传月为重点,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拉网式大检查,高质量完成旅游接待工作。通过规范管理,优化服务,确保了全县旅游业安全健康发展。
在我县旅游经济良好发展的态势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旅游管理体制相对滞后,资源难以得到有效整合;管理权与经营权不分,缺乏应有活力,难以形成灵活顺畅的投融资机制,致使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着景区发展。
2、景区、景点观念陈旧,营销意识不强。
3、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势在必行。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围绕“三个整合”、“五个推进”,以项目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突出重点、夯实基础、打造品牌,具体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快项目建设。对年初确定的重点项目,继续实行项目责任制和跟踪式服务,加大投资强度,确保项目落地。立足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逐步实施《蓟县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9-2011)》,积极推进“十大项目、八大体系、六大工程”建设,利用三年时间,把蓟县建设成为全国知名、北方著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际型、生态与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成为全国都市城郊经济发展示范地。
第二,打造精品景区。盘山景区投资1.88亿元,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完善软硬件设施,增建精品景观,彰显经典景区风范。长城投资4051万元,完成售票大厅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创国家5A级景区。八仙山投资500万元,做好《生态旅游规划》,完善生态旅游项目,争创国家4A级景区。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前段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抓好蓟官路、九龙山路、八仙山路、梨木台路、九山顶路、津围路长城段、太平寨路等七条景区道路的环境综合整治。依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标准》,不断完善设施和功能,提升10个景区的内部环境。
第三,推进资源整合。以资源整合为目标,在完善旅游目的地功能上,积极筹建旅游集散中心,构建集旅游宣传、产品展销、信息传递、中转小憩、旅游购物、线路配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窗口。在管理模式上,着力实施黄崖关长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将规划区内的黄崖关、小平安两村纳入景区管理,实现景区乡村一体化发展。在转换经营机制上,重点进行盘山、独乐寺两个试点,推进景区经营权与管理权分离,逐步确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第四,拓展营销空间。按照“巩固天津,主攻北京,拓展周边”的营销思路,不断加大整体营销力度。一是利用主流媒体强势营销,与北京、天津、唐山等地报刊、电视台展开全面合作,做覆盖式宣传。在央视二套“为您服务”栏目、七套“致富经”和“乡土”栏目以及北京电视台的“四海漫游”栏目制作播出旅游专题片。同时,将邀请北京媒体记者和各旅行社老总来蓟实地考察,体验蓟县的旅游环境。二是依托资源优势,深挖地方文化特色,以节庆活动为载体,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全力办好第十七届渔阳金秋旅游节、第七届导游大赛、“乞巧节”、农家乐厨艺大赛等活动。同时,积极融入9月份天津旅游产业节,借势提升,扩大蓟县旅游品牌影响力。三是加强区域互动。采取“对外强强联合,对内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的办法,实现旅游业区域化发展。重点打造“京东金三角”旅游,继续开展京津冀五区县旅游互动及框架合作,推行京津冀旅游年票。四是发挥网络平台作用。继续加强蓟县旅游官方网站建设,搞好与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艺龙、携程等专业旅游商务网站联合,实现资源共享。
第五,提升乡村旅游。以“树典型、促规范、打基础、挖特色、抓创建”为切入点,实施“乡村旅游规范提升工程”。继续推进以“三村一园”为重点的特色村(点)建设,打造全景式乡村旅游典范。新建郭家沟、大平安、旱店子等污水处理系统3个,垃圾中转站25个。举办各类培训班50期,农家院办证率达到100%。与有关乡镇一起,完成与旅游特色村、农家院的安全管理协议书的签订工作。年内投资1亿元,创建市级旅游特色村(点)34个,总数达到100个,创建市级旅游经营户300户,总数达到1175户。在此基础上,根据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活动,全力提升我县乡村旅游的整体水平。
蓟县旅游经济委员会
2009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