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蓟县旅游工作要点
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县的项目年招商年改革年,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做好旅游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全县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市委十届二次全会、县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一四五五”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坚定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培育优势企业,打造旅游精品,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圆满实现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的总体要求。
奋斗目标是:全年接待游客1325万人次,增长14.6%;旅游直接收入12.5亿元,综合收入62.5亿元,增长18%。旅游系统固定资产投入9.1亿元,实施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3个。力争各项指标完成的更好,旅游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加快推进旅游精品战略
立足我县发展优势,把握消费走向,挖掘自身特色,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投资力度,切实将我县得天独厚的山水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
在规划引领上下功夫。实施一批重点策划规划项目。结题八仙山生态旅游系列规划、梨木台景区整体概念规划及重要节点规划设计,完成5个重点旅游示范村修建性详规,编制大盘山旅游总体规划、佛教名山策划,启动蓟州旅游文化集团中远期战略规划、黄崖关长城景区总体规划、蓟县智慧旅游发展研究。继续深化重点项目及景区周边规划,促进各项规划协调融合,进一步增强规划的引领作用。
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积极打造大盘山旅游格局。实施主景区资源保护、数字化管理及景观设施升级工程。加快以盘山文化产业园为主体的聚集区建设。完成北少林寺恢复、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项目主体。启动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及静寄山庄遗址公园招商工作。推动县城及北部景区提质升级。完成黄崖关长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抢救性维修工程。启动八仙山景区提升、龙泉山景区增项、黄崖关长城索道建设。改造独乐寺、九山顶、石龙峡、黑峪神秘谷等景区基础设施。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完成毛家峪影视基地、龙顺御园满族风情山庄及东蒂龙山堪舆文化园主体建设。加快酒店项目建设。重点建设和庚、圣光等高星级酒店,改造提升低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满足游客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在质量提升上下功夫。实施标准化示范工程,打造盘山5A级精品景区,争创长城5A级景区、梨木台、八仙山4A级景区、九山顶、龙泉山3A景区,申报安蒂斯会馆、恒大世纪旅游城5星级酒店。开展行业培训,举办景区、酒店、农家院等各类服务技能班50期5000人次,推出蓟县第九届导游大赛。组建专业服务队,针对高端接待,进行接待、外语等专项训练,全力提高我县接待水准。
二、加快构建大营销格局
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运作相结合,遵循传播规律,以市场为导向,紧扣“美丽蓟州”主题,研究制定宣传方案,多渠道、多层面、多角度开展营销工作。
精心组织活动营销。全年策划12项主题活动。1月份,开展以冰雪旅游为主题的特色活动;2月份,办好第十届独乐寺庙会;3月份,组织周边客源城市巡回推介;4月份,举办第五届梨园情旅游文化节、梨木台杜鹃花节;5月份,承办第三届中国旅游日天津地区主题活动暨第十四届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旅游活动;6 -8月份,开展特色夏令营活动;9月份,举办第二十一届渔阳金秋旅游节;10月份,推出首届农家乐服务技能大赛;11-12月份,展开冬季产品推介,不断扩大蓟县对外影响,汇聚发展人气。
扎实推进公益宣传。实施基础资料翻译工程,提升我县旅游宣传的外向化水平。规范我县各干线道路、路口旅游标识,确保交通引导便捷。利用路口、桥梁等重要节点,设置旅游电子屏。开展“京津后花园”形象宣传进旅游饭店、特色村、农家院活动。制作播出蓟县旅游纪念品评选电视专题节目。增强全县居民旅游参与意识,促进和谐旅游目的地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携手央视制作播出“五一七天乐”蓟县专题节目,联合天津电视台开展蓟县旅游歌曲征集活动,争取更多的影视作品在蓟县拍摄。推广微博及手机用户平台,加盟驴妈妈、艺龙、携程等专业网站,发展在线旅游。邀请记者、拍客来蓟县采风,形成媒体竞相报导蓟县、宣传蓟县的良好氛围。
着力打造精品线路。坚持跨地区、跨行业的发展思路,按照“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要求,做精、做实京东旅游黄金线。建立电子结算系统,发售自助式景区联票。推出定点餐馆、定点购物店。出台“引团入蓟”奖励优惠政策。提升基础资料的制作水平,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加大央视等主流媒体做整体硬板广告力度,扎实做好落地宣传,将“美丽蓟州”的品牌形象打出去。
三、加快提升乡村旅游
以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继续实施乡村旅游规范提升,深入推进旅游、农业、文化融合,打造发展亮点,建设美丽山乡。全年计划投资3亿元。
抓好示范村建设。坚持科技、环保、特色、文化、民俗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实施“三个一批”工程。推广郭家沟经验打造一批精品村,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一批优质村,严格服务管理规范一批标准村,构建全景式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今年力争打造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创新管理模式。强化县、镇(乡)、村三级管理体制。坚持“挂牌经营,星级管理”,推进农家院办证工作,力争实现办证率达到85%以上;执行《乡村旅游质量标准》,落实农家院消防、治安、卫生相关管理要求。探索农家旅游合作社组织模式,引入专业管理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提升产品档次。着力开发体验性项目,建设大平安耕读文化园、太极养生基地、特色小吃城及玉石庄盘古蜜蜂园,开办民艺作坊5个,打造民俗演出节目5台。提高软硬件服务水平,启动休闲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抓好2000人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改造提升农家院200户。适度发展主题农庄、乡村俱乐部、乡村营地、企业会所、乡村博物馆等高端项目,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的品质。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采取市场运作模式,发展乡村旅游环保产业。逐步普及地埋式垃圾中转站,集中配套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规划专用垃圾处理厂,推广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推行农家院餐厨垃圾循环利用。
四、加快建设旅游环境
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要求,围绕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满意现代服务业两大发展目标,统筹我县旅游发展,做强发展载体,健全协调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和消费环境。
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努力建设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蓟州旅游文化集团管理经营体系,抓好景区建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优势企业,壮大发展载体。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成立蓟县假日办,做实旅游协会,建立市场化的人才工作机制,增强应急处置、信息发布、紧急救援、交通疏导、人才流动、诚信建设等综合能力。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全面贯彻国家、市、县各级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方针。落实农民办旅游帮扶政策。鼓励旅行社开展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业务。协调相关部门尽快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实施旅行社责任险统保。探索导游人员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为旅游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
推进旅游行业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开展“大干300天”景区环境治理活动。进一步完善旅游执法程序。强化部门联合执法,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严打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无序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遏制盘山、长城等景区周边农家院上路揽客等热点难点问题。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重大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抓好旅游行风建设,全力创造安全、放心、舒适的旅游环境。
2013年1月1日。
(共印15份)
蓟县旅游局办公室 2013年1月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