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1-01-11 04:00

——201116日在蓟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县长 肖 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蓟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的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蓟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和构筑“三个高地”、打好“五个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围绕构建中等旅游城市三步走目标,深入实施“三年发展计划”,全力打好十个攻坚战,努力实现十个明显变化,争先进位,加快发展,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县各方面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这是经济发展持续提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经济保持高位运行,平均增速明显高于“十五”时期。特别是近两年,主要指标增幅在全市位次不断前移,加速赶超跨越的态势逐步显现。2010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208亿元,是“十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长20%,高于“十五”时期2.7个百分点;克服电厂减收不利因素,财政收入29.2亿元,是“十五”末的2.2倍,其中县级19.36亿元,五年接近翻两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597.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6倍;实际利用内资295.7亿元、外资3.2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9.1倍和3.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亿元,年均增长29%。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这是重大项目加速集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五年。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大项目好项目建设,组织实施166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三次产业优化升级竞相发展。旅游业全面提升,带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引进实施了盘龙谷文化城、京津国际文化产业教育园、滨海体育公园等重大旅游文化项目,完成一批景区提升工程,成功举办一系列大型主题活动,实施农家院旅游“百村千户万人”创建计划,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848万人次,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6%。工业载体建设取得突破,专用汽车产业园、酒业及绿色食品加工区纳入市级示范园,不到一年完成起步区基础配套,引进了PVC型材、无机粉体环保纸、生物医药、光伏玻璃、低碳工业园等大项目,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51家,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6.6%。特色农业形成比较优势,设施农业集中连片发展,新建上仓、侯家营两个市级农业园,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到13万亩,比“十五”末翻一番,邦均苗木花卉、山区优质果品规模不断壮大,标准化养殖健康发展,77%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

这是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五年。坚持规划先行,完善提升城乡总体规划和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加快编制蓟县新城、盘山功能区、于桥水库周边保护与发展等规划,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76.8亿元。津蓟、蓟平高速正式开通,京秦、塘承高速完成前期;环城路全线贯通,两翼路网加快拓展;改造干线路260公里,大修乡村路1154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比“十五”末翻了近一番。蓟县客运枢纽站、22万伏变电站、滨河供热站、管道天然气投入使用,地质博物馆、州河公园正式开放。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开工农民住宅楼30万平方米,创建文明生态村325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连续三年累计奋战600天,综合整治城区景区镇村环境,彻底关停小矿山、小石料企业,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采矿和超限运输,统筹推进于桥水库周边环境治理、矿山创面修复,全县完成营造林64万亩,林木覆盖率比“十五”末净增7.6个百分点,新增城区绿地807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

这是各项改革纵深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迈出关键步伐的五年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乡镇财政体制和内设机构改革顺利实施,2010年乡镇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倍以上。企业改革迈出新步伐,退出飞雁水泥、吉华化工等污染企业,完成一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金融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国首创“321小额信用贷款模式,广成集团两年融资37.5亿元,村镇银行、哈尔滨银行等金融机构进驻蓟县,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全民自主创业和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完成十项科技创新工程和一批国家、市级示范项目,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这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连续四年实施了四十项民心工程,办成了一批群众普遍盼望的好事实事大事。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10.5%。多渠道扩大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统筹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老年人生活补助制度,扩大了城镇职工五险覆盖面。民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扶贫解困活动深入开展,红十字、志愿者工作得到加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加固工程顺利完成,二中示范校投入使用,职业教育实现资源整合,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平安校园建设扎实开展。公共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完成县人民医院西院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县人民医院提升为三级乙等医院,组建了疾控中心,实施18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程,重大疫情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医德医风建设得到加强。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文化体育事业欣欣向荣,建成府君山广场大舞台、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设施,成功举办首届全民运动会,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天津评剧院三团两次获国家大奖。广电事业实现新发展。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取得新成绩,2010年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称号。

这是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的五年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自觉接受各种监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廉政建设扎实有效。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社会矛盾得到妥善化解。城乡社区建设深入推进。“五五”普法成效明显。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协调并进。人民武装工作整体上水平,我县第四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安全生产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加强,社会治安保持全市最好地区之一。

这是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更加明显的五年。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政府部门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普遍增强。以“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和“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活动为契机,实施政府服务大提速,推进“两归并一集中”,累计精简审批事项200多项,压缩审批时限50%以上。建立企业公开评议政府部门服务制度,公开问责,严格奖惩,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提升了蓟县的地位和作用,凝聚了宝贵的民心民气,为今后发展积聚了强大能量,开辟了广阔空间。这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几套班子精诚团结、通力合作的结果,是全县上下万众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得益于多年打下的良好基础和社会各界作出的重要贡献。在这里,我代表蓟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全体驻蓟单位干部职工、驻蓟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蓟县发展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十一五”发展历程,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立足蓟县实际,瞄准构建中等旅游城市目标,大力培植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三次产业优化升级竞相发展;我们始终坚持项目带动,持之以恒地抓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以项目优化经济结构,以项目提升发展水平,以项目增强发展后劲;我们始终坚持城乡统筹,着力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增强载体功能,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乡全覆盖,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我们始终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紧紧抓住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更多精力放在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上,下力量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们始终坚持真抓实干,广大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攻坚克难,创先争优,形成了团结和谐稳定、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的浓厚氛围。所有这些,是全县上下共同智慧的结晶,是多年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为今后加快发展积累了宝贵财富。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够大,综合实力不够强;经济结构有待优化,工业比重偏低,中小企业活力不足;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发展中的社会矛盾愈加复杂,改革创新还需不断深化。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是在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发挥后发优势、加快赶超跨越、全面实现构建中等旅游城市目标的攻坚时期。我们要抓住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应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肩负前所未有的繁重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一二三四五六”奋斗目标和着力构筑“三个高地”、打好“五个攻坚战”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生态优先、产业提升、城乡统筹、富民惠民和科教兴县五大战略,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构建中等规模现代化旅游城市,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均增长23%以上;县级财政收入7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7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政府下达指标。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奋斗,使我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城市功能显著提升,民计民生显著改善,生态建设显著加强,经济实际增长在各区县的排名中位次前移,产业结构、生态环境、机制创新、社会和谐程度位于全市前列,为全面实现“天津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唐生态绿心、中等规模现代化旅游城市”的总体定位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大力实施“五大战略”一是生态优先战略。把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好于桥水库水源保护、矿山创面综合治理、城乡污水垃圾综合处理、城区景区镇村环境整治四个攻坚战,努力构建生态宜居高地。二是产业提升战略。以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为抓手,全面推动三次产业优化升级竞相发展,形成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加工及生物制药、旅游、文化、健康养生“六大支柱产业”,初步建成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基地和京津冀区域休闲度假目的地。三是城乡统筹战略。实施新城开发,努力打造“文化古蓟州、京津后花园、健康产业城”;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健康产业园区、专用汽车产业园区、酒业及绿色食品加工区,形成集聚效应;集中打造沿津围公路贯穿南北的山水城田城镇空间发展轴,大力推进山前文化旅游产业带、中部综合产业带建设,初步形成“一城四区、集约发展,一轴两带、山水生态”的城乡发展格局。四是富民惠民战略。深入实施增收、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出行七项惠民工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五是科教兴县战略。进一步落实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意见和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抓引进、促转型、增数量,形成铺天盖地之势,加快培育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实施教育“十项工程”,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职成教育精品化、高等教育特色化,全力构筑教育强县。

“十二五”时期,要统筹抓好八项重点任务:

1.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三次产业优化升级竞相发展

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着力优化布局,打造支柱产业,加快建设“四个基地、一个目的地”,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102466调整到53560

做优现代服务业。围绕“一城一带多景区”发展布局,加快提升蓟县新城载体功能,增强山前文化旅游带集聚效应,发挥景区辐射作用,全面提高服务业增长质量、效益和水平。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统筹推进“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建设,建成一批高星级酒店和大型娱乐中心,实施一批体验式、度假式高端旅游项目,形成更多消费热点;以盘山文化产业园为载体,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文旅结合,初步建成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完成健康养生产业园规划,推进养老养生、保健医疗、康体健身项目,初步建成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基地。到2015年,旅游、文化、健康养生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下力搞活商贸流通,引入大型连锁超市、大型百货商场等高端商业业态,新建旅游纪念品、特色农产品等大型专业市场,推进超市进农村、进景区,形成商旅融合的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在中心城区和四个产业园区集中打造5特色楼宇经济群,楼宇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积极引进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广告策划、法律服务等业态,年实现税收10亿元以上。

做大新型工业。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坚持扩总量、提质量、增效益,促进工业发展大提速。到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625家,全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坚持龙头带动、链条延伸、产业集聚,着力引入零部件制造、精密机械加工等关联项目,做大机械制造产业;加快建设光伏玻璃、低碳工业园、无机粉体环保纸等重大项目,做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力推进酒业、农产品精深加工、药剂中间体等特色项目建设,做大绿色食品加工及生物制药产业。到2015年,工业支柱产业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改造传统工业,优化产品结构,打造自主品牌。加快两个示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开发面积20平方公里,落地项目投资370亿元,年产值430亿元;加快6个乡镇工业园建设,入驻企业300家,年产值250亿元,形成“两区六园”发展布局。

做精现代农业。围绕“三园六带”发展布局,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上仓、侯家营两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全面建成,邦均苗木花卉园新增种植面积2万亩;津蓟高速公路设施农业带、仓桑路设施瓜菜带、环湖设施食用菌和酒用鲜食葡萄带、横河万亩设施蔬菜带加速聚集,全县新发展设施农业3万亩;加快山区特色果品带和优质粮种植带建设。推动农旅结合,实施一批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项目。坚持市场牵引和技术带动,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认证。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好森林防火、洼区除涝、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5家,农产品转化率40%

2.强化招商引资,坚持不懈地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

把大项目好项目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更好地发挥投资拉动作用,扩总量、调结构、上水平。

扩总量。加快实施、引进、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保证投产达产、开工建设、储备报批项目源源不断。“十二五”时期,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超百个,完成投资234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7%;全县内资到位1550亿元,外资到位12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30%25%

调结构。从项目源头入手,引导资金更多投向支柱产业和重点区域,以投资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更加注重产业投入,集中力量上工业大项目、服务业大项目和现代农业大项目,完成投资172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4%;更加注重基础设施投入,着力完善“一城四区”载体功能,完成投资28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0.4%;更加注重民生投入,完成投资34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2.6%

上水平。一是招商引资上水平,下力引进龙头项目,深化产业链招商,努力实现倍增效应和乘数效应;创新招商竞争机制,组建不同类型的招商团队,努力实现招商主体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二是项目管理上水平,严格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严把规划、质量、安全关,打造精品工程。三是服务环境上水平,坚持“非禁即可”、“非限即许”,落实优惠政策,形成“政策洼地”;继续实施政府服务大提速,落实审批时限、收费标准“两个下限”,深化民主评议行风活动,让投资者创业在蓟县、满意在蓟县、发展在蓟县。

3.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持之以恒地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培育科技创新主体。通过抓转型升级、创业创办、项目引进、载体平台,引导资金、人才、技术向企业聚集,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到201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由“十一五”末的166家发展到7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科技“小巨人”30家,实现“二三四五”的奋斗目标。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建成7个生产力促进中心和3个科技型企业孵化器。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企业研发机构达到20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达到150家。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吸引科研院所来蓟创办成果转化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逐年提高科技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鼓励创业风险投资,设立天使基金,加快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机制。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健全科普工作体系。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政策,选拔和培养中青年拔尖人才、行业技术带头人,奖励创新创业优秀人才,营造更加开放的人才环境。

4.因地制宜推进三区联动,发展壮大镇域经济

统筹推进乡镇产业园区与农村居住社区建设,积极探索具有蓟县特色的小城镇发展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的原则,山区乡镇要打生态牌、唱旅游戏、做产业文章,规范提升乡村旅游,保护性开发生态游、民俗游,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特色产业聚集区;有工业园的乡镇要建好载体,引进项目,基本建成洇溜彩钢、尤古庄食用油、侯家营纸制品、别山机械加工、邦均特种车配套、下仓特色农产品加工6个乡镇工业园;农业“三园六带”所涉乡镇要做大设施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引导有条件的乡镇打造交通枢纽型、园区服务型商贸聚集区,努力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农村居住社区。引导农民向城市靠拢、向小城镇集中,高标准推进蓟县新城“青池之乡”建设,分期迁入4万农民,建成市级示范区;加快四个产业区农民还迁楼建设,下力解决失地农民安居问题;以下营生态小镇为试点,积极稳妥推进中心镇和一般镇建设,打造一批魅力新镇区;新建市级文明生态村110个。“十二五”时期,农村居住社区开工面积400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

加快扩权强镇步伐。深化县乡财税体制改革,逐步推行县乡分税制。实施简政放权,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行政审批、城市管理等方面赋予乡镇更多权限。出台税收留成政策,建立项目合作机制,不断激发乡镇上项目、抓发展的积极性。经过三年努力,全县半数以上乡镇实现财政自主。

5.以新城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进一步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优化空间布局,完善载体功能,提升文化品位,充分展现独具特色的旅游城市魅力。

全力推进新城建设。按照“文化古蓟州、京津后花园、健康产业城”的定位,坚持高水平规划、高强度投入、高品质建设,基本形成57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基本完成11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凝练出魂,体现出形,打造文化新城;建好中央公园、湿地公园和绿化、水景观体系,形成山水生态示范效应,打造花园新城;集中建设大型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完善行政办公、公共服务、生态居住等配套功能,搭建发展载体,打造产业新城。

着力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按照“两环、十横、十纵、八联”格局,在现有环城路基础上,启动城区第二环线,打通京秦高速、邦喜公路等十条横贯东西的干线路,打通塘承高速、津围北二线等十条纵贯南北的干线路,建成条景区联通路。完成农村公路改造升级。到“十二五”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77公里

下力增强市政设施综合保障功能。科学布局水厂,优化供水管网,改造老城区供水系统;完善城市排水功能,重点解决低洼区沥涝问题;实施“清水工程”,综合整治城区河道,实现雨污分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以上。新建1个大型综合垃圾处理厂和库区、山区2个垃圾处理厂,健全城乡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加快改燃并网步伐,城区集中供热率90%以上。完善城乡电网。扩大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

大力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城市管理各项规定,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落实属地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发挥好数字化管理平台作用,实现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推进养护作业市场化,促进建管养协调发展。深入开展城区景区镇村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街道容貌和环卫设施水平,争创国家卫生城市,让广大群众生活更舒适、更满意。

6.更加注重生态保护,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生态环境是蓟县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要加快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于桥水库水源保护。按照“南迁北管”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库区移民工程,实施库区周边水污染源治理工程,完成村落垃圾收集处理和沼气池工程,推进湖滨带湿地及防护林建设。启动水库周边生态涵养保护区、水库两岸生态廊道、州河生态建设等工程,努力把于桥水库建成天津的绿色水源地、生态示范区。

推进生态绿化和修复。实施困难地造林、农田林网、村镇绿化工程,完成营造林26万亩。提升城区绿化水平,建成5个公园、50个游园。统筹推进矿山创面综合治理,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市级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完成重点治理区生态修复。

狠抓节能减排。加快低碳工业园建设,推进重点企业节能工程,创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实施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淘汰10吨以下燃煤锅炉,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7.着力改善民计民生,保持社会长期和谐稳定

坚持每年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民生保障机制,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优先发展教育。学前教育逐步解决不规范、标准低问题,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增加公办园,提升农村园,规范民办园;义务教育围绕均衡化发展,全面完成现代化标准建设,实施新一轮提升工程,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和城区学校建设;高中教育不断扩大优质校资源,整体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职成教育实现精品化,努力把信息工程学校打造成国家级示范校;高等教育对接产业、服务产业,下力引进几所专业院校。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坚持“抓两头、促中间、保重点、上水平”,抓两头就是一头抓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的区域医疗中心,一头抓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村级卫生机构;促中间就是促进乡镇卫生院上档升级,形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保重点就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三级甲等标准新建县人民医院,筹建县卫生监督所、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完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工程,完善医疗急救体系,在新城规划县中医院,在健康养生产业园规划康复中心;上水平就是加快培养医学人才,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德医风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落实《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施意见》,努力在公共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精品创造、文化体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优化公共服务机制。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力争在文化创意、文化出版、文化演出和民俗文化产业上形成几个全国品牌。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项目扩大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培训促进就业,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群众实际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建成县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村村建立服务站。认真落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政策,完善各项补助自然增长机制。积极兴办社会养老机构,综合解决社会养老问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强化信访工作,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狠抓安全生产,健全应急管理体制,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系列活动,增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六五”普法。做好国防动员、民兵武装工作,巩固扩大双拥成果。

8.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

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以更宽的视野谋划区域发展新优势。

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结合产业园区和小城镇建设,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县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功能,形成更具效能、更富活力的行政服务体系。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政府投资风险防范机制。落实自主创业扶持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村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健全金融担保体系,搭建市场化投融资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小额信用贷款模式,扩大支持三农规模。建立产业开发基金和城市发展基金,推进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做好国家开发银行投贷债租试点工作。提升广成集团资产规模和运营质量,努力实现上市融资。

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外贸直接出口年均增长28%以上。深化对外交流,筹办高水平合作论坛,加强与周边地区联系,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2011年的重点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三年发展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按照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县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的部署,深入实施“三年发展计划”,深入打好十个攻坚战、取得十个方面更大更明显变化,深入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实现“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264.2亿元,增长27%;县级财政收入26.14亿元,增长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增长4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亿元,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11.5%。突出抓好八项工作:

1.狠抓大项目、小巨人、楼宇经济

大力推进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促落地、促开工、促投产,确保项目存量;创新招商引资渠道和方式,抓紧形成专业团队和社会组织相互完善、相互补充、竞争力强的招商体系,加快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实际利用内资185亿元、外资1.25亿美元,分别增长42%25%,扩大项目增量;优化投资结构,加强项目管理,提高项目质量。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69个,完成投资34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1个,完成投资318亿元,增长121%,重点项目竣工率达到60%以上。

大力培育科技“小巨人”。实行县级领导一对一帮扶、处级干部人人包保,迅速掀起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高潮;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安排县级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足市级扶持资金,用好金融资金,激活社会资金,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强载体建设,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中心,建成2个产业园区孵化器和2个生产力促进中心。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总数达到420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9家,总数达到16家。

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完善兴华大厦、环岛大厦、东方商厦配套设施,调整兴华商阜、光大中心、红广场楼宇业态,完成楼宇改造8.9万平方米打造34个样板;启动城区高速口和两个示范工业园楼宇集群建设,规划盘山文化产业园服务外包楼宇,新建8.3万平方米吸引一批企业入驻;鼓励乡镇改造旧楼房、闲置厂房,完成别山镇综合写字楼提升工程,新建上仓镇总部经济中心,形成镇域楼宇经济新亮点。

2.狠抓示范工业园区开发建设

加快工业大项目聚集。建成磁性材料、非晶材料、高铁刹车片、汽车液压配套、无机粉体环保纸、PVC型材等项目,开工生物制药、光伏玻璃、低碳工业园等项目,再引进一批新项目,努力提高产业聚集度。两个园区实施重大项目18个,完成投资57亿元以上。

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完成新一轮土地征用,两个园区收储土地5500亩,规模扩展到11.5平方公里;推进水厂、热力站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两个园区路网实现对接;建设商贸物流区、商业居住区、商务楼宇、蓝领公寓和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增强承载能力。制定专项优惠政策,深化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

3.狠抓盘山文化产业园和健康养生产业园开发建设

着力加快重大项目进度,盘龙谷文化城演艺中心、文化艺术商业街、画家村竣工使用,国家画院创作基地和文化创意园完成主体;滨海体育公园、生态公园和主题公园全面推进,生态温室、企业会所、盘山书院、五星级会议中心取得实质性进展。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完善内设机构,推动社区化管理,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启动健康养生产业园规划建设,促进中国老龄文化产业园、国际康体乐活园等项目尽快实施。开工荣宝斋文化产业园、孝道文化园等旅游文化大项目,基本建成和庚、圣光两个五星级酒店,打造现代服务业新亮点。

4.狠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村居住社区建设

提升上仓、侯家营两个现代农业园建设水平,两个园区设施农业规模达到2.5万亩,全县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14.5万亩。实施邦均苗木花卉园核心区提升工程,打通园区路,完善交易市场功能,推行标准化栽植,努力打造全市亮点。新建优质核桃基地3000亩。推进生猪、蛋鸡等养殖基地和优良水产品养殖示范区建设,提高绿色安全养殖水平。

扎实推进农村居住社区建设,“青池之乡”实现开工,许家台一期全面竣工、二期全面推进。统筹抓好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沼气建设、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组团式创建文明生态村14个。积极实施乡村旅游规范提升工程,创建旅游特色村8个。加快壮大镇域经济,力争出现经济总量超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5亿元、税收超千万元的乡镇,为打造经济强镇积蓄能量。

5.狠抓新城开发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启动蓟县新城建设,完善前期工作程序,搭建新城投资建设平台,抓好规划、设计、融资、征地、拆迁等各环节工作,确保起步区年内开工。

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工京秦、塘承高速路,大修津围、杨玉、邦喜路,打通一线穿路,建成仓桑路东延线,力争启动津围北二线;建成燕山西路、盘山大道,贯通迎宾东大街和无终园大街东通路网;大修乡村公路200公里。实施21项市政配套工程,完成城区沙河治理,实现部分管网雨污分流,推进滨河供热站三期工程,加快燃气管网建设,实施一批电网工程,建成盘山消防站,进一步提升城市载体功能。

6.狠抓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

继续奋战300天,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人民路、长城路、迎宾路市容环境,完成5条城区新建路绿化,建成蓟州雕塑园,新增城区绿化85万平方米。全面提升景区环境,建成盘山大型生态停车场,建设盘山公交服务站,开通公交班线;完善长城景区基础设施,努力创建国家5A级景区;优化景区周边环境,规范旅游经营秩序。统筹镇村环境整治,提升邦均苗木花卉园周边、京哈公路两侧和乡镇政府所在地环境,扎实开展优美乡镇、优美乡村创建活动,争创全国卫生城市和市级卫生城镇。

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实施生态建设新的三年行动计划,巩固非法采砂采矿、超载超限治理成果,完善防止反弹长效机制。加大废弃矿面生态修复和水源水质保护力度,重点开展困难地和水源涵养地造林,实施于桥水库周边污染源治理二期工程,启动水库周边垃圾处理项目,巩固国家环保城市建设成果。

7.狠抓十项民心工程

全年新增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扎实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进一步扩大低保、五保、特困群体救助面,完善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救助金。完成94所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启动5所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程,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改造乡镇中心园15所。开工蓟县人民医院,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站11所。继续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基本建成蓟州体育馆、历史博物馆,完成农村书屋和体育健身广场建设。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推进公交进景区、进农村。优化城区公交班线,积极解决城区交通拥堵问题,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加快实施旧小区供热并网、供水并网工程。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完善信访稳定工作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开展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提高社会和谐度和群众满意度。

8.狠抓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完善科学民主决策程序,强化对政府部门、行政执法单位的监督检查,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坚持从严治政,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和过错追究制,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公务人员整体素质。坚持务实勤政,广泛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提速,加强政风建设,集中精力抓好重大项目、重点工作落实,不断提高行政效能。狠抓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反腐倡廉各项规定,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加大监察力度,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所有政府公务人员必须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恪尽职守,勤政为民,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各位代表,蓟县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我们满怀信心迈上新的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县人民,扎实工作,奋勇争先,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中等规模现代化旅游城市而努力奋斗!

附件:《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