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蓟县旅游工作要点
2008年是全县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构建“中等旅游城市”第二步发展战略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的奥运年,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指导思想:以十七大和县委八届五次会议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渔阳古郡,休闲绿都”发展定位,按照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求,发挥奥运效应,落实规划,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打造精品,促进蓟县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指标:年接待游客650万人次,同比增长16.5 %,旅游直接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35.1%,综合收入25亿元。
一、抓基础工作,提升产业素质
《天津市蓟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蓟县农家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由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院编制完成,报请县政府审批后,全面组织实施。在此基础上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1、走出去,开拓视野。5—7月份,组织相关人员赴四川成都,河南滦川、焦作,上海,浙江杭州,云南昆明等全国旅游热点地区,重点学习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精品线路运作、景区管理、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着力把盘山、长城打造成为全国经典景区,充分发挥龙头景区的带动、示范作用,全面推进蓟县旅游业的国际化、标准化水平。
2、请进来,指导发展。1—4月份,聘请清华大学、国家旅游局、发改委、旅游智业机构等方面的专家,在充分论证《天津市蓟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蓟县农家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主要景区、核心项目和重点特色村的控制性规划和详规,研讨蓟县旅游发展趋势,提出富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3、抓培训,提高素质。从 1月份开始进行全员岗位培训,举办服务员、导游员、农家乐业主、旅行社及门市部负责人等各类培训班20期,培训人员在2000人次以上。培训内容为普通话、英语、礼仪和服务技能等。聘请专家、教授对旅委等部门的机关干部,各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等中层以上干部进行培训,重点是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资源规划、开发,经营管理、资本运作,城市营销、园林设计、美学等内容,强化管理人员素质。
4、抓管理,规范经营。在加强景区(点)A级管理、旅游饭店星级管理的基础上,重点整治旅行社及门市部,按照标准对旅行社实施等级管理,强化门市部备案制度,量化地接指标。配合精品线路打造,制订出台《定点餐馆、购物场所、娱乐场所管理办法》,完成定点单位的挂牌工作。与工商、公安等部门联手查处无证经营、欺客宰客、强买强卖等行为,取缔黑导、黑社、黑车,净化旅游市场。同时严把卫生、消防、运营等关键环节,建立安全预案,加强检查,重点防范,确保旅游安全。
二、抓项目建设,提升产品档次
依据规划,围绕六大旅游组团,全年计划投资6.09亿元,建设五大工程,23个项目。
1、在大盘山文化休闲组团,实施“盘山景区深度开发”工程。着力完善设施、创新文化、提升景观、精细管理、打造品牌。从旅游标识牌入手,增加服务功能,并注重个性化、人性化服务。总投资1亿元,重点建设盘山大型生态停车场及附属设施、北少林寺、旅游观光运输公司、核心景观改造及恢复、标识牌的完善及绿化美化等5个项目。
2、在古城文化体验组团,实施“古城旅游服务功能提升工程”。投资7790万元,重点建设2个项目。在津蓟高速蓟县出口处,投资7500万元,筹建“蓟州旅游服务中心”,建设集旅游宣传、产品展销、信息传递、中转小憩、旅游购物、线路配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设施,以高水平的软硬件服务,打造蓟县旅游形象标识工程。投资290万元,实施“独乐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独乐寺碑苑,改造水冲厕所等。
3、在森林生态休闲组团,实施“生态旅游增项”工程。总投资9280万元,重点建设5个项目。投资440万元完成“八仙山生态旅游建设”项目,投资490万元建设“九龙山福祚山庄”,投资300万元建设九山顶人鸟亲情园,投资150万元完成龙泉山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毛家峪体育公园”项目,在2007年建设的基础上,今年计划投资7900万元,完成余下工程。
4、在名关山水旅游组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资6960万元,重点进行黄崖关长城景观改造、白蛇谷游客中心、蓟州溶洞设施配套3个项目,提高组团的旅游接待功能。
5、在乡村旅游组团实施“乡村旅游规范提升”工程。选定重点村,与开发行合作,进行整体设计、包装,打造 “一村一品”、“一家一艺”,将蓟县“农家乐”旅游升级为全景式的“乡村旅游”。2月底与工商、卫生等部门联动,统一为农家院经营户办理证照,查处违规经营,对床上用品、餐具集中清洗消毒、配送,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污水。总投资2.685亿元,重点建设8个项目。投资3600万元建设天津中园四季苗木花卉中心;投资7350万元建设石趣园旅游小镇;投资600万元建设团山子安梨文化休闲园;投资4500万元完成毛家峪“五亩之宅”项目续建工程;投资400万元完成九山顶污水处理工程;投资600万元建设3处乡村旅游垃圾中转站;投资600万元完成农家院餐具配送中心项目;投资9200万元完成农家院基础设施完善项目。到年底,使旅游特色村达到75个,旅游特色点达到15个,其中市级村(点)50个,农家院旅游经营户达到1200户,其中市级户800个。
三、抓整体营销,扩大市场份额
紧紧抓住国家假期调整以及带薪休假制度出台的有利时机,积极开拓中短线旅游市场。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运作相结合,政府主打城市品牌,企业开拓客源市场,共同搭建蓟县旅游营销平台。2008年,围绕历史名胜、农家风情、古城体验和绿色生态等四大主题旅游,变“推销”为“营销”,变“景区推销”为“城市营销”,着力创建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质。
1、实施奥运营销。以“京东古蓟州,福娃诞生地”为主题与北京对接。奥运前,以“热身迎奥运”为主题,举办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旅游活动,利用各界对奥运的关注,充分展示蓟州旅游的新形象。奥运期间,以“竞技在北京,休闲在蓟州”为主题,推出奥运精品线路,联合北京、天津方面的企业做好现场营销工作。奥运后,进行“奥运后旅游”营销,推出奥运福娃诞生纪念、我为健儿喝彩等奥运纪念系列活动,延续奥运效应。
2、创新营销方式。在常规营销的基础上,在央视做城市形象宣传。5月份与天津市旅游局联合举办“休闲旅游发展论坛”。7月份与央视“乡村大世界”栏目共同制作播出“魅力乡村,和谐家园”专题节目。9月底力争与央视联手制作“走进蓟州”特别节目暨第十六届渔阳金秋山野旅游节开幕式,在主干道路统一设置标识牌、引导牌。统一印制纪念品包装、提袋。加强区域合作,在天津市旅游局的协调、支持下,加强京、津、冀区域合作,推出跨区域精品线,形成大旅游格局。
3、争创中国旅游强县。按照国家旅游局制定的申创标准,举全县之力,全力申创中国旅游强县。通过创建活动,打造蓟县新形象,提升城市品牌。
四、抓资源整合,提升行业运营质量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机制创新,整合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1、以精品线路整合资源。围绕“四大主题”,“八大系列产品”,组织精品线路。“八大系列产品”即观光旅游、主题休闲、会展度假、康体运动、农业旅游、科考旅游、红色旅游、宗教旅游。通过精品线路,按照“行、游、住、食、购、娱”六个要素,将蓟县散落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产品,打出系列,打造城市品牌。
2、以体制创新整合资源。按照旅游业是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求,建立符合旅游城市定位的体制。以龙头景区、重点旅游特色村(镇)为核心,打造旅游社区,从核心区到缓冲区,构建完整机体,功能配套,管理统一,专业经营,组织协调,和谐发展。着手组建蓟县旅游协会、乡村旅游协会,通过协会将蓟县旅游各界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自治自律作用和监督咨询的职能,将旅游企业、中间商、智业机构、专业人才等各种资源整合起来。
3、以机制创新整合资源。推广毛家峪公司改制、盘山观光车股份经营的成功经验,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行机制创新。利用资源优势,出台优惠政策,搞好招商引资,吸引大企业、大财团投资旅游,扩张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素质;积极探索经营权转让,搞活经营,鼓励民营资本参与蓟县的旅游开发、经营,使旅游景区(点)通过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剥离,经过股份制、公司化、集团化改造,完全进入市场;采用合作的方式,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旅游服务咨询中心等基础设施。积极组建古城观光公司,通过公司运作线路,使用一卡通的形式,将客运、景点、餐住、购物设施按照精品线路整合起来,整体推出。
蓟县旅游经济委员会
2008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