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名    称 :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天津市蓟州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2020年度工作计划的通知
索   引  号 :
11120225000208725L/2020-01624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 文 字 号 :
蓟州政办发〔2020〕2号
主    题 :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业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统计;财政审计\会计;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城乡建设\村镇建设;科技工业信息化\工业;科技工业信息化\信息化;财政审计\预决算公开;财政审计\行政收费;城市管理\市容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绿化;城市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城乡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水资源;水利\水环境;农业农村\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农村\种植业;农业农村\畜牧兽医;农业农村\渔业;农业农村\种业;农业农村\农业机械化;农业农村\农田建设;文化旅游\文化;文化旅游\旅游;文化旅游\文物;体育\群众体育;自然资源\海洋管理;自然资源\林业管理和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资源\生态修复;自然资源\湿地和自然保护地管理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有   效  性 :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天津市蓟州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2020年度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蓟州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2020年度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49

(此件主动公开)


天津市蓟州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2020年度工作计划

一、制定依据和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两山”理论成为新时代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201911月,我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开启蓟州区绿色发展新篇章,按照生态环境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试行)》有关要求,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总体目标

坚持生态优先、规划先行、市场导向、特色发展、久久为功,加快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显著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探索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的有效路经、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产业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互动并进,走出一条符合生态发展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展现蓟州区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三、建设指标

“两山指数”评估指标

目标层

任务层

指标层

指标

目标值

责任部门

序号

指标

构筑绿水青山

环境

质量

1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90%

区生态环境局

2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区生态环境局

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的比例

>90%

区生态环境局

水务局

地下水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的比例

稳定提高

区生态环境局

区水务局

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蓟州分局

3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95%

区农业农村委

区生态环境局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95%

区生态环境局

生态

状况

4

林草覆盖率

山区>60%

丘陵区>40%

平原区>18%

区林业局

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蓟州分局

物种丰富度

稳定提高

区林业局

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蓟州分局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不减少

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蓟州分局

单位国土面积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稳定提高

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蓟州分局区发展改革委

推动“两山”转化

推动“两山”转化

民生

福祉

5

居民人均生态产品产值占比

稳定提高

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蓟州调查队

区农业农村委

区文化和旅游局

生态

经济

6

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稳定提高

区农业农村委

生态加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稳定提高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区发展改革委

生态旅游收入占服务业总产值比重

稳定提高

文化和旅游局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区发展改革委

生态

补偿

7

生态补偿类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

稳定提高

区财政局

区发展改革委

社会

效益

8

国际国内生态文化品牌

获得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文化和旅游局

区农业农村委

“两山”建设成效公众满意度

>95%

区生态环境局

建立长效机制

制度

创新

9

“两山”基地制度建设

建立实施

区政府办公室

区生态环境局

生态产品市场化机制

建立实施

区发展改革委

区财政局

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蓟州分局区生态环境局

区水务局

区农业农村委

区林业局

资金

保障

10

生态环保投入占GDP比重

>3%

区财政局

区统计局

区发展改革委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蓟州分局

区生态环境局

注: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蓟州调查队为数据提供部门

四、重点任务

(一)牢守生态阵地,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1.牢筑生态安全格局。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以提升生态功能为重点,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和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红线区实施强制保护,除生态保护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保障项目之外,禁止其它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以保护生物物种、基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防风固沙水源地保护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系统保护北部山区、于桥水库和西北防风阻沙林带;完善区域生态节点,结合州河国家湿地公园、下营环秀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营造湿地生境,遵从湿地植被生态环境和动物栖息地保护的要求,尽量营造近自然生态环境。(责任部门: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蓟州分局、区林业局、区水务局)

2.实施重点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治理。构筑于桥水库封闭防线,加强于桥水库周边巡查和监控;构筑于桥水库工程防线,结合每年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解决出头岭镇、西龙虎峪镇污水收集处理问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依据《蓟州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试行)》,对水库22高程线内违章建筑、畜禽养殖、种植设施拆除后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进行清理。2020年,库区西龙虎峪镇、出头岭镇、穿芳峪镇、马伸桥镇、孙各庄乡5个乡镇移动式生活垃圾压缩站投入使用,持续推进于桥水库22高程线以上“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生活垃圾处置机制,减少面源污染汇入。实施于桥水库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规范渔业资源管理。严格执行于桥水库禁渔期、禁渔区制度,严厉打击一切违法捕捞行为。(责任部门:区水务局、区城市管理委、区农业农村委)

3.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调整产业、能源、运输和空间四大结构,深化“五控”治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化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控联动,标本兼治,精准施策,实现全区细颗粒物(PM2.5)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加快建设美好蓟州奠定坚实基础。(责任部门:区生态环境局)

4.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调整四个结构,做到“四增四减”。坚持尊重规律、标本兼治,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保障饮用水安全,消除黑臭水体,为建设生态宜居的新蓟州奠定坚实基础;重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采取城镇污水处理”“管网+村污水处理站”“单户或联户净化槽处理”等多种模式,实现治理村庄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全面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在前期完成304家规模化养殖场和25家养殖小区粪污治理基础上,2020年全部完成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责任部门:区水务局、区农业农村委)

5.持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打好净土保卫战。科学制定农田残膜回收实施方案,压实主体责任,继续完善我区农田残膜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农田残膜回收网(站)点的建立和管理,组织相关人员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加强农田残膜回收的宣传引导。全区26个乡镇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完成农产品样品和土壤样品采集以及送检工作;实施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落实农药使用负增长行动,完成41.1万亩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统防统治任务;推进测土配方施肥,2020年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责任部门:区农业农村委)

(二)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挖掘生态产品价值。

1.推动京津冀环境系统整治。落实《蓟州区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和《蓟州区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任务台账》,明确目标任务,把握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各项工作高效落实。(责任部门:区发展改革委)

2.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有序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推动行政执法与强化司法深度联动,全面发挥“公安进驻环保”优势,强化“平蓟三兴遵玉”执法联动,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整体合力。(责任部门:区审计局、区生态环境局、公安蓟州分局)

3.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实现精准保护;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做细第三次国土调查;按照国家和天津市统一安排编制全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启动实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与应用研究项目,推动生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责任部门: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蓟州分局、区生态环境局)

(三)重视生态人文,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加强特色生态文化挖掘。深度挖掘具有蓟州区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地方文化,加强文化遗存保护和开发,打造文化旅游拳头产品,积极彰显城市文化特质,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积极打造生态环境优美、主题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特色乡镇,提升乡村旅游质态。借鉴毛家峪、郭家沟民俗经验,全区域积极开拓,做好盘山、黄崖关长城、独乐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宣传工作;重视生态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并组织非遗传承人、文学文艺爱好者,开展文化成果创作和宣传。强化精品民宿经营者生态文化培训,营造浓厚的精品民俗村镇生态文化氛围,让每个经营者成为特色蓟州生态文化宣传大使。完成马伸桥镇西葛岑村、穿芳峪镇东水厂村2个市级文化旅游村年度阶段性建设任务;积极推进春光野生动物园项目和奥悦冰雪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推进黄崖关长城5A级景区创建,指导完成蓟州溶洞景区4A级景区创建,推进九山顶、车神架23A级景区创建;编制《蓟州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完成联合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旅游点位打造;开展独乐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争创工作;成立生态文化人才队伍,组织非遗传承人、文艺工作者收集、整理和挖掘蓟州区文学作品,以文化蓟州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发表蓟州区“两山”创建事迹和文学作品。(责任部门:区文化和旅游局)

(四)优化提升典型,继续推进经济绿色转型。

1.强化环于桥水库产业绿色转型,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实施稻蟹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实施稻田立体种养生产专项补贴,充分发展我区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2020年在下窝头镇对稻蟹综合种养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完成稻蟹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500亩。(责任部门:区农业农村委)

2.丰富标准化精品民宿内涵,深化生态服务业发展。完成《蓟州民宿三年发展规划》《蓟州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实施精品民宿品牌打造工程,完成30个精品民宿建设;积极引进专业公司,利用村内闲置的老宅或农家院,对村庄进行整体包装,按照精品民宿标准改造升级,实行公司化运作;对有改造民宿意愿的农家院进行优选,由政府引导,聘请专业公司规划设计,分期分批进行包装打造;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对民宿经营者、农家院经营者进行教育培训。(责任部门:区文化和旅游局)

3.探索典型案例串联,全面推进蓟州区“两山”实践。

高效运行建筑垃圾治理体系和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在现有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基础上,提升垃圾分类质量,提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建设,到2020年底实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炉渣综合利用厂。加强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建成投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利用厂。(责任部门:区城市管理委)

按照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年度目标任务,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按照“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优化工业布局,重点打造京津州河科技产业园,产业园区需坚持做到规划先行,并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充分发挥规划环评优化空间开发布局、推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以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坚持高端引领、创新推动、市场导向,推进工业绿色转型,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特色产业,做好非首都功能区承接工作,改造提升二产加工业,促进加工企业节能降耗,环保达标生产。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杜绝环保不达标、污染严重和工艺、技术、设备落后的项目;推进产业园区低碳循环、集约集聚发展,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争取在“十三五”末期基本实现“无煤区”。(责任部门: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州河产业园管委会)

五、重点工程

根据蓟州区建设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打造绿色发展样板的需求,结合重点任务,提出“绿水青山巩固”“生态文化激活”和“生态经济助飞”等三类工程,三类工程共包括21项具体工程(工程内容详见附件)。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将“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列入区政府领导同志组织推动的重点工作任务,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制订年度工作方案,将任务分解到各相关责任部门,形成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其他单位全面配合,做到马上办、真抓实干的工作新常态。

(二)强化责任分工。严格落实各单位责任分工。各相关单位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全力落实各项任务;主要负责同志要靠前抓,亲自抓,要亲自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建设内容落地生根。

(三)强化督查考核。按照工作计划,各单位要明确责任分工,将重点任务、重点工程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精准精细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