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区级文件  >  区政府
名    称 :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蓟州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索   引  号 :
11120225000208717R/2021-00093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
发 文 字 号 :
蓟州政发〔2021〕4号
主    题 :
文化旅游\文化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有   效  性 :
有效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蓟州区

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经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将“‘品香源’腐乳手工制作技艺”和“王文山小磨芝麻香油、芝麻酱传统制作技艺”确定为蓟州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现予以公布。

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和《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有关要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落实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工作。

附件:蓟州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简介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

                         202139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蓟州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简介

一、“品香源”腐乳手工制作技艺

“品香源”腐乳手工制作技艺始于清朝末年,传承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清朝末年,赵庄村(现为蓟州区下窝头镇赵庄村)村民李勤,以当地的大豆为原料,制作豆腐挑担进京销售。在此过程中,他发现北京人特别喜欢吃臭豆腐,经过摸索,发现制作臭豆腐十一道工序,前面七道与豆腐制作工序相同,只增加了后面的发酵和灌浆等四道工序。李勤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最终研发出李氏腐乳手工制作技艺,生产的臭豆腐在当地有很好的销路。此后,李勤就不再去北京售卖豆腐,专门在家里制作臭豆腐在本村和邻村出售。李氏腐乳手工制作技艺通过家族传承至第四代李宪军,他聪明好学、积极肯干,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摸索出了盐渍技艺和乳制品灌汤的配方,丰富酱豆腐品种。同时,增加一寸二和八分两个臭豆腐规格,从过去的散卖无包装改为大小坛、礼品盒多种形式的分包装、精包装。20039月,“品香源”商标完成注册。2010年,“老李家臭豆腐坊”更名为满香豆制品厂,后于2016年更名为李宪军豆制品加工厂。20195月“酱豆腐李”完成商标注册。李宪军利用抖音、快手等现代多媒体加强宣传,提升知名度,采用批发零售与网上出售相结合的方式,产品畅销京津冀地区及东北三省。

“品香源”腐乳手工制作技艺将大豆制成腐乳,为大豆精深加工探索出一条新路,丰富了群众就餐体验。“品香源”腐乳是蓟州区极富乡土特色的佐餐小菜之一,深受各地百姓喜爱。

二、王文山小磨芝麻香油、芝麻酱传统制作技艺

王文山小磨芝麻香油、芝麻酱传统制作技艺始于清朝,传承至今已有130年历史。1880年,小王各庄村(现为蓟州区下窝头镇小王各庄村)村民王大年开办“老王家”小磨芝麻香油坊,制做小磨芝麻香油和小磨芝麻酱,挑着扁担,敲打油帮子走街串巷叫卖。王大年做香油、芝麻酱手艺好,讲诚信,方圆百里的村民都争相购买。王大年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小磨香油、芝麻酱制作技艺传授给儿子王德贵、孙子王春青,家族传承至第四代王春青之子王文山。1988年,王文山在蓟州区兴华市场内开办香油坊,将“老王家”香油坊更名为“蓟州王文山小磨香油坊”,并同时注册“王文山”商标。在其后30多年中,王文山将祖传的制作香油、芝麻酱技艺发扬光大,王文山香油经各处批发商销往全国各地。2018年,王文山的女儿王媛媛,传承父业,将古法制作的传统小磨香油销售渠道与多媒体融合,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销售规模,被更多的人熟知。

王文山小磨芝麻香油传统制作技艺有十四道工序,小磨芝麻酱传统制作技艺有九道工序,从材料的选择到制出香油,每项步骤都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充分体现蓟州人民讲究诚信、注重质量,并在发展中始终保持初心的良好品质。王文山小磨香油、芝麻酱深得蓟州人民青睐,先后被蓟县消费者协会评为“信得过香油”、蓟县个体私营企业协会授予“十星级文明私营企业”等光荣称号。1997年至今,王文山香油、芝麻酱是天津雅玛屋食品有限公司制做酱菜的主要调料之一,其产品销往日本等世界各地,有力弘扬了蓟州区传统地域文化。